第172章 爆炸性的反应(2/3)

作品:《以青春的名义

后广告的播出也增加了许多的信心!

随后一部25集的关于长江沿岸地理及人文的纪录片《话说长江》,1983年8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播出后反响空前热烈,全国观众的反应以及它被赋予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纪录片本身传达出的信息,因为中国观众第一次全面直观地看到了国家的人文地理和自然风光。从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性角度来讲,《话说长江》是中国纪录片历史上的里程碑,但在当时,人们真正感动的不仅仅是它的艺术感染力,更多是从中读出了一种爱国情怀。如果没有当时的社会氛围和心态,《话说长江》不会被赋予太多爱国主义层面的意义。

《话说长江》引起的巨大反响,跟当时电视在中国的普及有关。1978年,中国还是一个电视机年产量20万台的国家,到了1983年,全国已经拥有3611万台电视机,其中仅1983年,长虹上半年的销售额就接近了一百万台。其中包括各地仓库囤货的三十万台。

正是因为电视机的普及,才让《话说长江》变成了一部“爱国主义画卷”。

《话说长江》播出后在观众中的轰动效应是空前的,创下收视率40%的纪录,引起了纪实节目的收视 ,25集的宏大规模,至今传唱的《长江之歌》主旋律,浸透了传统文化意韵的“话说”形式,将长江的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展现在人们面前。当时,新华社以《中国的〈话说长江〉热》为题,向国外播发了英文电讯稿,说“每到星期天的晚上,数百万中国人便坐到电视机前,收看由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节目先后收到观众来信一万多封,有的评论作品,有的提出批评和建议。还有人寄来自己专门创作的以长江为题的绘画、书法和歌曲。

《话说长江》的热播,加上春晚女排拜年的广告,带动了长虹电视机的销量大大增加,尤其是17寸的彩色电视机销量居首。

而同期山东电视台热播的古装武侠剧《武松》,更是锦上添花,达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热度和春晚不相上下。

电视剧《武松》无疑会被载入中国电视发展史。它或许不是第一部改编自古典文学作品的电视剧,但在此类作品中,它第一次引起了轰动。

现在的人们至今依然记得当时万人空巷看《武松》的情形。武松这一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电视剧把它具像化,应该说难度极高,但可以肯定的是,直至今天,也没有哪个改编自名著的电视人物像武松这样毫无争议。quai.c0m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以青春的名义》 最新章节第172章 爆炸性的反应,网址:https://www.bqg999.org/277/277793/17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