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逃兵(2)(2/4)

作品:《张浩朱允熥

卫。太子爷在文华殿读书,他儿子只能站在外面,连听的资格都没有。

马车摇摇晃晃,不知过了多久回了曹国公府。没有从前门进,而后直接去了后门,赶车进了李家的马号。

~~

画面一转,乐志斋。

朱允熥刚用过膳,坐在炕上端着茶碗翻看着手中的奏折。

这些都是秘折,全部都是各地的总兵官卫所指挥使上奏,今年卫所的屯田秋收,战马驯养军械等事。

“卫所屯田?”

朱允熥提起朱笔,在一本奏折上画上红色的圈,圈住这几个字。

老爷子曾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大明的卫所屯田养兵,其实是集合了历朝历代的经验,寓农于兵。有战事则抽调作战,无战事则为民种地。

在后世这种制度被许多人诟病,但朱允熥看来,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适合时代的制度。

卫所屯田养兵,这不是大明的独创,历史上能打仗的军队都是有恒心才有恒心。卫所屯田,它的本意正是如此。

但是这其中有个难以回避的问题,那就是所有的士卒都是军户,是世袭的军户。

世袭的军户,家中男丁一人是正军,其他子弟是馀丁。军户家庭的正军,不是从生下来就在一个地方当兵的。而是要进行戍边,长途跋涉到千里之外。

若有家室的,还要带着家室一块。按照大明的军法是要给予田地房屋,可事实上这么多兵总会出现资源分配不均之事。

况且这些军户和清初时作为职业军人的八旗子弟还有不同,这些军户在戍地,实行的是戍边和耕种轮流制度。而且他们种出来的粮食,多数都要上缴用作军粮。

军户的日子很苦,甚至比一般的百姓还苦。

尤其是那些因为犯罪被充军的恩军,生活更加困苦。军中的上下级关系,克扣等事远比文官们简单粗暴得多。

长期背井离乡加上困苦的生活,使得许多军户都做了逃兵,兵部的存档记录仅仅洪武三年一年,就有逃兵四万多人。

而且日后,若随着国力盛平,这样的数子将越来越多。

都说盛世武备松弛,那是因为不需要打仗用不着武夫了,他们的地位还有待遇就一落千丈。

事实上大明王朝也确实如此,史料记载正统三年一年的逃兵,差不多十七万人。等嘉靖年间,大明帝国在册的军兵仅有九十多万,这还都是鱼目混珠滥竽充数之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张浩朱允熥》 最新章节第106章 逃兵(2),网址:https://www.bqg999.org/268/268670/109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