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6章 交托(2/5)

作品:《月老志

求漫无止境,人不可能在物质满足之后再去追求精神层面,道学家认为物欲太盛则尘俗蔽障,更加难以明心见性。

所以物欲横流的社会,道德水准并不一定高。

物质追求有其合理性,但国家社会在物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应该将人类的追求导向精神层面,反过来节制物欲,如此才能免除寡廉鲜耻、惟利是图的危机。

否则‘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财利非不丰厚,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贫人饥寒交迫,无人过问,社会上争名逐利,习于无耻,在无止境的物欲追求中攘夺、沉+沦、奢侈享受,还有何希望可言?

…………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是为三不巧。除了这三种事外,皆无永恒之价值。

但是人生于世,似乎也不必追求永恒价值。天下之大,不可能人人都是主角,但在自己的人生中,一家一室,毕竟自己才是主角。

立德、立功,不一定名驰天下,泽被苍生,只要能让身边的觉得快乐,当时光老去,还有人怀念,也算尽了人生之事,没白在世上走一遭。

明钦不是墨羽,对于龙界没什么归宿感,南方墨门、天魔宗对他来说也甚是陌生。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古圣先贤也无非是情感和理智更为发达罢了。

佛家慈悲,墨家兼爱,上邪爱敌如己,非情感而何?老子无为,庄子逍遥,杨朱为我,非理智而何?

情感过于发达则感情用事,妇人之仁,是其弊病,理智太甚,则感情麻木,冷漠无情,同样不好。

情感需以理智节制,理智又需以情感来调节。这就是儒家的精神。

老子说,‘报怨以德’。这是情感沉厚的表现。孔子说,何以报德?这是理智调节,‘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既爱憎分明,又不失忠厚。

神仙高高在上,彼以为超然物外,不过问世间之事。这也不难理解,人类若非昆虫学家,也不会过于关注蝼蚁的生活习性。

修行者上不及神仙,本领却远超凡夫。感情沉厚的不多,冰冷无情的倒比比皆是。

孟子说,‘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大人是儒家六境界之一,平常所说的大人,和赤子相对而言,特指成年人。成年人理智太甚,流于麻木。赤子为婴孩,喜怒一任于自然,所以理智又需要情感来补充。才能成为充实而有光辉的大人。

人生如逆旅,难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月老志》 最新章节第1156章 交托,网址:https://www.bqg999.org/0/88/115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