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 战争的前奏(1/4)

作品:《红警大中华1985

在正式戴好餐巾、拿起刀叉开始瓜分苏联这块巨型蛋糕之前,齐一鸣还有一件事情要完成,这件事关系到中国在中东地区与美国争夺影响力和存在感,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自己的战术影响力和威望。这件事情就是海湾战争

这一桩公案其实各种因素纵横交错、错综复杂,两伊战争期间,以沙特、科威特和阿联酋为的阿拉伯国家向伊拉克提供了3o亿美元的贷款和物资,支持阿拉伯兄弟国家抵抗伊朗。不过战争结束后,伊拉克方面却想要赖账,“两伊战争,是它同伊朗进行的一场圣战,是为抵制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输出,是为了保卫阿拉伯民族而战,并为此而流血牺牲。伊拉克所欠科威特等海湾国家的贷款是伊拉克人用鲜血换来的信贷,科威特等国应从阿拉伯团结的利益出,一笔勾销这些债务。”

这种圣战理由自然不可能让科威特等国一下子放弃这么大规模的借贷,况且伊拉克同样是产油国,攒个钱并不困难。不过这里又出了第二个问题,两伊战争结束后,国际油价进行了一轮新的调整,从每桶2美元跌到了14美元。这一下子使伊拉克的收入损失了几十亿美元。伊拉克认为,油价的下跌是海湾国家和美国的阴谋,科威特、沙特、阿联酋等国不遵守欧佩克提出的最低建议价18美元,大规模额出口石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扼杀伊拉克,摧毁伊拉克的经济基础。

之后,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在给阿拉伯联盟秘书长卡利比的公开信,点名抨击科威特和阿联酋等国大量额出口石油,损害了伊拉克的经济利益,甚至将矛头主要对准了自己的邻邦科威特。

信中历数科威特的罪状,包括跨界开采伊科边境的鲁迈拉油田,偷采的石油价值达亿美元;两伊战争的第一年,科威特还把军事设施修到了伊拉克领土上,认为一种对伊拉克进行军事侵略的行为。

阿齐兹在信中声明:“我们也只能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谁明目张胆地信奉这个政策,谁支持、鼓励这个政策,谁就是帝国主义-犹太复国主义反伊拉克、反阿拉伯民族计划的部分执行者,因为执行这项政策的时机正好与以色列和帝国主义者向阿拉伯世界、特别是向伊拉克出威胁的时刻相吻合。伊拉克像所有阿拉伯石油输出国一样,其主要收入来源受这次石油价格暴跌的影响。在此情况下,我们又怎能够应付这个严重的威胁呢?怎么保持力量平衡呢?伊拉克曾成功地确立了这个力量平衡,但为此伊拉克在战争期间储出了它所能付出的一切代价。此外,这项政策严重损害了这些国家解决生死攸关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红警大中华1985》 最新章节385 战争的前奏,网址:https://www.bqg999.org/0/111/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