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戚邑-《宋国崛起》


    第(3/3)页

    宁俞转向公子卬,后者心道:“后世燕昭王五百釿黄金用来买千里马的尸骨,平原君用一千釿黄金为鲁仲连祝酒。卫国这对君臣对戚邑、匡邑这样的军国重镇却如此吝啬。”顿时心生鄙夷。

    “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这是后世孔子对宁俞的评价,公子卬现在觉得孔子不愧是百世之师,看人真准。

    “外臣谨拜谢,不日将驱车前往晋国都城,以三寸不烂之舌,为卫国赚取其邑。”

    五百釿黄金,就五百釿吧,换成粮食给长丘的子民,足足可以吃两百二十六天了。

    “孤一人在此,静候佳音了。只是孤一人不甚明白,戚邑既然如此重要,晋国又怎么会归还于孤一人呢?”

    “是呀。”孔达也不解道:“戚邑如此重镇,若从戚邑装船,东致齐鲁,西抵周晋。北晋倘欲南下扩张,必以戚邑为始,东齐欲向西争霸,必取道于此。

    诚如子瞻所言,此天下之要津,兵家必争之咽喉,晋国岂能轻易归还?”

    公子卬不知道的是,后世的戚邑遗址,是国家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左传》总计四十次提到戚邑,大多是各国诸侯在此地会盟。据载,从公元前626年到公元前531年这九十五年间,诸侯在卫地会盟十四次,在戚城会盟就有七次之多。

    建国后,某***曾在此视察,戏称其为春秋时期的“联合国”。

    而匡邑其实也不是寻常的城邑,卫之匡邑,南疆边城,东为宋国,西为郑国,系诸侯争霸之要地,此城屡屡易手。

    后来鲁国的阳虎曾经攻陷过匡邑,以至于和阳虎身材相类的孔子经过匡地时候,被匡人误以为是阳虎,莫名其妙地把他围困了起来——是所谓孔子蒙难于匡。

    “此辛密也,外臣一身荣华皆系于此,不可说也。请君上、诸大夫容之。”

      


    第(3/3)页